同样用anki,但很多细节可能导致使用效果相差巨大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学习骇客,了解Anki、认知心理学、效率工具。
本文首发于知乎
……………
每次教考研的同学用anki,我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贪多,不要嫌少”,后来有几位同学都给我反馈,说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用处。在使用anki的过程中,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以下介绍几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不要贪多,不要嫌少”
这张图显示,如果每天新学20张卡片,那么之后每天一共要学多少。以连续学了15天,即15号为例,按照规律的复习间隔,15号这天要新学20张卡片,复习之前到期的20*3张卡片。anki新手们想的每天学20,30天是不是就要学20*30张了呢?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是及时复习了,每天最多新学n张,复习n*5张。这张图显示,如果每天新学20张卡片,那么之后每天一共要学多少。以连续学了15天,即15号为例,按照规律的复习间隔,15号这天要新学20张卡片,复习之前到期的20*3张卡片。anki新手们想的每天学20,30天是不是就要学20*30张了呢?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是及时复习了,每天最多新学n张,复习n*5张。有些人嫌少,于是乎某一天心情好学了100条,那后面的复习节奏就是这样的:
假如你6号新学100条,那么这100条会在8号,11号等等时间出来等你复习,在你突然增加任务的情况下,你要想来未来这些卡片出来需要你复习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有这么多时间去复习?如果不能及时复习,现在学这些卡片就是在浪费时间。
假如你6号新学100条,那么这100条会在8号,11号等等时间出来等你复习,在你突然增加任务的情况下,你要想来未来这些卡片出来需要你复习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有这么多时间去复习?如果不能及时复习,现在学这些卡片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说不要贪多。
为什么说“不要嫌少”?相比以往的学习方式,比如如果我1月1号开始学普通心理学,花了两个月学完,2月学完发展心理学,3月学完社会心理学,等等,到9月学完全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初试内容。虽然学得也算快,但由于没有及时复习,这时候意识里保存的知识量可能只有初学时20%(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个月不复习就会遗忘80%,所以这里20%已经算是高估了。) 而anki的学习方式是边学边巩固,我跟学生说,只要你到期复习的内容都复习了,你就是一直在做加法,不会说学了两个月回头看看发现跟刚开始时一样(很多很多很多考研人都是这样的感觉)。如果普通心理学是2个月的规划,那么每天学多少就踏踏实实去学,哪怕每天10条,两个月600条,只要时间到,我的学习任务肯定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不要攒卡片”
有人喜欢一口气做完一本书的卡片,再回头背,这种方式已经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最好的方式是这样:当天看一章(读懂、理解),录到anki里面,学完今天的卡片(要想学得完,就要在制卡的时候量力而行);第二天,复习昨天的,重复(看书、录入anki,学习),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的。这样才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反过来,整理了很多笔记,一个星期才背完,背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理解的了,背的就慢,理解得就不深。
“不要同时进行多项新科目”
以高考科目为例,以历史开头,学新+复习,历史学完了再开始地理,学新地理的时候还会把之前历史到期复习的复习了,就这样“学新1+复习N”。如果同时进行会怎样?因为学新其实是很费劲的,多项科目同时进行会很苦恼。什么样的科目可以同时进行呢?心理学上讲“并行任务”时,建议一个“高认知水平”+“一个低认知水平”,比如会计学+单词,这个是可以的。
“数量该怎么规定”
根据不同科目性质去选择,不要教条,不要勉强。比如英语单词,每天30是行的;但是如果是统计学笔记,你还能扛得住吗?选择多少,首先根据科目性质有个大概估计,具体在复习过程中在调整。调整可以通过每门课右边的齿轮点进去,新建或选择学习方案(规定新学多少个复习多少个)。
“先分后总”
这张截图是我的考研笔记,初试10门课,复试4门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法,我教给其他考研人效果却很难跟我一样。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大块知识点。有的人上来就把一页笔记原模原样的克隆进anki里去了,殊不知少了自己思考、加工这一环节,他的学习质量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对于难点知识,首先应该将知识点拆成小块,先把小块知识点掌握,紧接着小块卡片之后再放置那张N合一的汇总卡片,在小块知识点掌握之后再学这张宏观的内容较多的知识点就水道渠道了。顺序如果反过来会怎样?我真的见过这样的同学。由于一张卡片上内容很多,学的时候特别慢,好不容易掌握了勉强记住了,后面还没来得及复习就忘了,而且之后再想拾起来,每次都得像当初学习新卡片一样花很多时间。正常来说,只要你当初新学这张卡片的时候是认真思考过的,后面再复习时只需要3~5秒钟瞄一眼就可以了。这一点不注意,很多人就栽了。
(更新:如何“先分后总”)
以“亲社会行为”这个知识点为例,其下包括:含义、分类、理论解释、影响因素等。
以“亲社会行为”这个知识点为例,其下包括:含义、分类、理论解释、影响因素等。
S1:先为含义单独做一张卡片
S2:为分类下的“利他行为”做一张名词解释的卡片,再为“助人行为”做一张名词解释的卡片。紧接着合并做一张卡片“Q:亲社会行为的分类;A:利他行为、助人行为(这里不需要再放置细致的解释)”
S3:理论解释,分别为每一种理论解释做一张单独的卡片,再紧接着做一张汇总的卡片“Q: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有:A: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这里也不需要再放置具体的信息)”
S4:同样的方法为影响因素做卡片,先做单个因素,再紧接着做汇总卡片。
(一定要紧接着做汇总卡片,因为第一次背诵是按添加顺序背诵的,如果我先把5个要素单独背了,再问我汇总的,就很容易了。如果缺少前面单独卡片,汇总的卡片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读细节,并且因为信息量太大,很容易忘记,复习时也耗费更多的时间,想拾起来那更需要花费跟新学时一样多的时间,可能一张卡片要5分钟甚至更多,而正常来说复习卡片只需要几秒钟时间。)
S5:那“亲社会行为”这几大块知识点怎么呈现呢?在做含义、分类、理论解释、影响因素的时候,在书名号字段添加“社会心理学-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字段,通过这个字段前一部分我知道这是哪一门课或哪一本书里的知识,通过后一个字段我知道这张卡片归属于哪个知识块。并且以后可以利用“工具”里“创建筛选的记忆库”功能以“社会心理学-亲社会行为”为关键词把相关卡片一网打尽,组建一个临时的记忆库,方便进行专题学习。
类似这样,就可以把一张思维导图记下来。虽然我用Xmind也很6了,但我不喜欢用思维导图学习,这东西除了在制作时能带给你满满的成就感,剩下的就是展示时的炫酷了。至于有几分进了自己的脑袋就不得而知了。
“学过的一定要复习”
“一定要用自己的话”
怎么判断笔记该不该用别人的?如果是单词、短语这种“标准化的素材”,即我整理的和你整理的一样,那就可以直接用。而如果像会计学这门课的学习笔记,可能班上30个人会有30种,因为同样的输入,经过与每个人自身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处理,输出的结果会大不一样。倒过来,你拿这个“结果”来用,由于你的自身经验和知识结构不一样,你能还原当时“输入”的原样吗?
有的人是懒,自己不想整理笔记,想用别人现成的。结果呢?整理笔记的时间是省下来了,但是由于笔记用着不顺手,中间各种不如意,时间又浪费回去了,而且学习质量因此打了折扣,甚至可能导致考研失败,这种代价是很大的。
即使自己整理笔记,也要注意。首先,不能原模原样地把书上的语句放到anki里,自己得有个加工处理的过程,比如换个表达方式、精简一下语句、调整一下顺序等等,没有这些过程你就等于跳过了思考阶段,学习的深度就不够。其次,自己的笔记也要趁热打铁根据自己当时的理解,及时标注重难点,方便后期复习时快速定位到主要内容,不至于每次复习都要把原文一字不差的读一遍。人脑的记忆量很有限,而且本身就有一个模糊、概化的过程,所以从一开始想记准记全的初衷就是不对的。抽象水平越高,后期应用起来越自如。
笔记过于零碎怎么办?
这是anki广为诟病的一个地方,经过长期使用,我也摸索出一套方法。
通过增加书名号字段,我可以在卡片里呈现当前卡片所属的章节,比如辛亥革命一章是考试重点,有几十张卡片,我就可以通过《近代史-辛亥革命》这几个字把琐碎的卡片串成一个专题。有了这样的字段,你在背诵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在学什么地方的知识点,与之相关的还有哪些。甚至更进一步,我还可以把他们拎出来单独组建一个临时卡牌。在我复习完全部专业课后,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华师大特别在《变态心理学》考最XXX的选择题,于是我把笔记以“最”为关键词,把所有搜出来的卡片又学了一遍。
以我目前用的卡片为例
进入“工具-创建筛选的记忆库”
以某个关键词为依据,然后点击Build
就可以新建一个蓝色的“筛选记忆库”,这个记忆库包含刚才的关键词的所有卡片。“筛选记忆库”是什么?打个比方:现在高三有10个行政班,大家各自归属自己的班(相当于原来卡片有属于自己的库);然后为了应对一场奥数竞赛,年级主任决定从每个班抽取前三名,临时组一个小班,通过集训,然后去参加比赛(相当于建了个筛选记忆库);比赛完之后,各自回到原来的班级(筛选记忆库用完之后删掉,对原来的卡片没有影响)。
这样,你在背诵的时候有了整体框架,然后集训的时候仍然能以专题的形式再学习,基本上可以解决anki学东西碎片化的问题。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如果是职场人,免不了有些不可抗的原因会导致复习耽搁,那么怎么才能把学习的损失降到最低呢?在anki的PC端,每门课后面的小齿轮点开就可以设置“学习方案”,即新学多少个复习多少个。那么,我就可以设置一个学习方案名叫“0/all”,用过我的模板或接受过培训的人都知道这个意思,就是新学0张复习所有到期的卡片。“0/all”方案考虑到时间不够用,暂时把新学内容暂停,按照前面的估算,时间减少一半,把新学暂停影响是不大的,最多我暂时不做加法了,把复习维持下去,到期的及时复习,保证我学过的不会再还回去,时间再紧张我也不能做减法。就这样,我在万不得已不能前进的同时,我尽力确保自己不走下坡路。
我当时初试成绩在专硕一千多人里是第9名,年初给我反馈的一个同学用anki考进了学硕第1名。同样是用anki,别人可能在考研的千军万马中独占鳌头,可你不知道究竟是哪些细节导致你无法奋力前行。
这些细节都是怎么发现的?
使用的时候注意反思:哪里效率低?哪里质量不高?为什么?
然后去调整、去改变。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的网易博客提前查看往期教程。